香港人道新力量得主倡關注聾人精神健康 組織「聾人學堂」助促進社會參與

近年越來越多人關注精神健康,有需要人士可向臨床心理學家、社工或相關機構等尋求協助;然而聾人或弱聽人士(下稱「聾人」)若面對同樣問題,在尋求協助過程中會面對不少困難。「香港人道新力量2023」得主、臨床心理學家朱憫謙(阿謙),在多年前已留意到香港未有合適服務協助聾人舒緩精神健康問題,決定透過結合心理學及手語,將精神健康服務帶入聾人社群,推動香港聾人精神健康的發展。

香港人道新力量得主倡關注聾人精神健康 組織「聾人學堂」助促進社會參與

2013 年,阿謙在大學修讀心理學期間,有機會接觸香港手語,結果第一課就成為她關注聾人旅程的起點:三小時的課堂中,老師一言不發,只運用手語及身體動作與同學溝通,直至下課時老師才表達自己是聾人,令她頓時發現手語作為溝通媒介的獨特之處。後來她選擇手語為副修科目,亦了解到聾人生活的困難。並以研究聾人身分認同作為畢業論文題目。撰寫畢業論文期間,她發現多數精神健康專業人士不懂手語,或難以了解聾人的困難及需要,聾人即使有急切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,也未能尋求合適協助,因此立志推動香港聾人精神健康的發展。

香港人道新力量得主倡關注聾人精神健康 組織「聾人學堂」助促進社會參與

致力改善聾人精神健康
阿謙在修讀心理學學士和臨床心理學碩士課程期間,積極參與相關義務工作,包括向聯合國及立法會提交有關聾人事務議題的立場書、為不同場合提供手語傳譯服務、支援大專院校聾人學生與院校商討學習支援安排、舉辦聾人身分認同及情緒教育工作坊等。2016 年畢業後,阿謙加入「語橋社資」擔任助理項目主任,負責統籌專為聾人而設的活動;為配合機構發展手語翻譯服務,她更修讀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屆手語翻譯專業文憑課程,希望提升手語翻譯能力,在更多不同場合支援聾健溝通。

2019 年,阿謙發現不少社會生活資訊欠缺手語翻譯,導致聾人未能緊貼社會動向及深入了解時事、經濟等議題。為此她與合作伙伴組織「聾人學堂」社團,以課堂及工作坊形式向聾人分享實用生活資訊,包括精神健康、政府政策、疫情資訊、勞工權益、各類服務申請流程等,希望提升聾人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參與社會的機會,以減少困難和不安感。

相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