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然保育Slasher】生態攝影師

生態攝影師

有一位拍攝記錄片的前輩曾說:「拍野生動物是他最不擅長的題目,而生態攝影師是一份吃力不討好、門檻高、貼錢買難受的工作。 」

的確,坊間普遍貶稱拍攝生態的朋友為「龍友」(拍沙龍照的攝友),他們為了拍攝一些所謂「唯美」相片而不擇手段,會用餌作「引誘拍攝」(誘拍),甚至使用更粗暴的「干擾拍攝」! 此等拍攝方式,普遍認為是破壞自然環境,甚至會傷害被攝動物的自利手法。

「沙龍」是甚麼?原是法國一個攝影學會名稱,主張以「唯美」的原則和手法拍攝,坊間一般稱「藝術人像」為沙龍照。沙龍照的拍攝原則簡單易明,能讓生態攝影師,不管是拍攝照片抑或影片,都能有效表達「感情」。例如是將相片打「井」,分成六格的「黃金分割」法,把被攝物放在四個交叉點上,配合小光圈拍攝,就能交待動物和環境的關係。又例如將向左望的動物放在右邊的交叉點上,騰出給牠凝視的空間,再以淺景深特寫頭部,就可為觀眾製造出動物正在想什麼的想像。只要相片對焦準確、曝光恰當,再加上動物水汪汪的眼神,結果「硬照」就不會只是粗暴地將一個動作凝固然後抽出,而是拍下一個正緩緩發生的動作。

捕捉蝴蝶 © 馬屎
捕捉蝴蝶 © 馬屎

門檻高

由於不是隨便拍攝動植物園內不知名的動物和花卉,亦不是拍攝家中不怕人的寵物,生態攝影師需要熟悉各種動植物的名字和習性、各類自然生境、天氣潮水、食物鏈、共生關係等複雜的生態名詞和法則,然後靈活搭配,為畫面加入時間、地點和行為等内涵

以在12月拍攝本地河溪生態題材為例,正值隆冬、旱季和節日集中的時段。大部份河溪水量減少,溪邊植物大都了無生氣,顏色都是啡色或灰包,沒有漂亮的花朵,最糟的是,喧鬧的遠足和溯澗人潮,往往會闖入鏡頭,影響拍攝的心情。

拍攝河溪中的香港瘰螈 © 馬屎
拍攝河溪中的香港瘰螈 © 馬屎

生態攝影師應該知道這個時候並非拍攝流水飛瀑、兩棲爬蟲和水生昆蟲的好季節。但冬有冬美,仍活躍的動物,自有不畏寒冷的傲氣。例如可以拍攝鷺鳥、鶺鴒和紫嘯鵣等以河溪為家的雀鳥,或者夜拍水中不但不用冬眠,反而在冬天求偶繁殖的香港瘰螈和寛褶蛙。還有水溫越低,顏色越美的廣東米蝦。溪水緩緩流動、水底有暗紅的落葉,配上河岸光秃秃的枝椏,就成為有主題又季節限定的生態作品。

不同動植物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各有不同,但各有特色,要融會貫通,然後從作品中表達出大自然的生態關係,並投入攝影師拍攝時的心情,作為興趣分享,甚至保育工具,都需要有專業知識和長期浸淫而來的經驗,才能勝任。

貼錢

相片或影片要拍得得心應手,性能好、成像質素高、反應快,但價格相宜的攝影器材,是不可或缺的拍檔。雖然作為「用家」的專業生態攝影師,都是以目標為本,選購器材以平、靚、正和耐用為原則。攝影機、鏡頭、腳架、攝影燈、記憶卡、電池 、 攝影袋、防潮箱算是基本裝備。若進一步拍攝生態記錄片,腳架要更穩陣、雲台擺動要流暢、還有收音裝置、高性能的電腦、剪接軟件等就不能缺少。若再加上近年動不動就需要以航拍機拍攝高空角度,潛水相機拍攝水底片段,而背著十幾二十公斤的攝影器材,搭車搭船並不方便,於是可能時常召喚的士或自駕,以上通通除了錢都是錢。

不同生態題材,需要使用的器材不同,簡單理解:

  • 拍雀鳥要使用長焦鏡頭和穩定的腳架
  • 拍昆蟲需要微距鏡頭
  • 拍珊瑚魚就需潛水機殼和防水攝影燈
水中生態攝影需要不同器材 © 馬屎

相關